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喜迎二十大 >> 正文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悦读伴我成长——乌职学子读党报、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第一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9-19 [来源]: [浏览次数]:
党报党刊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同行者、见证者和书写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应大力引导广大青少年注重阅读党报党刊、学习研究党报党刊,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智慧和力量。

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团委和各级团组织特在我院青年学生和共青团员中开展“悦读伴我成长——乌职学子读党报、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推动我院“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以党报书香营造好学向上的校园氛围,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悦读伴我成长】乌职学子读党报(第一期)

读者简介


郭燕妮,汉族,共青团员,2002年9月生,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21级会计二班学生。


朗读内容
 


让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人民论坛)


康 岩《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04 版)

  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青少年时期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要求,“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中华文明深深烙印在青少年思想认知中,必将助力他们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鼓励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弘扬优秀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他倾听学生们伴着古筝乐曲朗诵《弟子规》和《少年中国说》,希望青少年多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他谆谆告诫青年学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就要教育引导他们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从中汲取思想智慧、增进文化自信。

  近年来,从海昏侯墓文物展人气爆棚到非遗文创产品快速发展,从汉服华裳成为流行时尚到《只此青绿》等演出受到欢迎,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赢得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正是得益于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青少年才会对中华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敬,从精神深处建立起认同。让广大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才能懂得“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的大道,才能结合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加深对“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的理解,更加坚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的决心。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回忆:“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藏着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蕴藏的爱国情怀,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奋斗精神,像“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阐明的诚信原则,都可以成为今天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宝贵财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可以引导他们增进做人的气节、形成美好的心灵,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的生动教材。广大青少年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用中华文明启智润心,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一定能激发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