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党刊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同行者、见证者和书写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应大力引导广大青少年注重阅读党报党刊、学习研究党报党刊,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智慧和力量。

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团委和各级团组织特在我院青年学生和共青团员中开展“悦读伴我成长——乌职学子读党报、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推动我院“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以党报书香营造好学向上的校园氛围,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读者简介
王晓畅,朝鲜族,共青团员,2003年4月生,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21级高铁乘务三班学生,经济管理系生活部成员

朗读内容
“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思政课应有作用
《人民日报》(2022年6月13日 第04版 作者 仲音)
以广阔视野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解疑释惑、以理服人、非常解渴”;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党史故事现场,“有一种和历史对话的感觉”;围绕国计民生重大问题进行社会调研,“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一段时间以来,高水平思政“金课”不断涌现,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有“回味”,备受莘莘学子好评。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种树须培根,育人先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广大学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结合烈士纪念活动学习英烈精神,结合道德楷模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而扣牢。围绕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讲好“大思政课”,鼓舞人心的发展成就有力坚定了“四个自信”。感染学生、沟通心灵的过程,就是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人生大树必能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思政课肩负着启智润心的重要使命。给予学生的不只是学理概念,更包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教授学生的不只有生动案例,更包括观察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共党史一百年”“社会主义发展五百年”等课程融入大学生培养体系,丰富了明理崇德、以史育人的第一课堂。由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的“天宫课堂”,推出一系列炫酷实验,点燃了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有思想理论深度也有价值情怀温度,既有实践场景扫描也有古今中外比较,既可以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求,还可以传递科学思维方法和正确价值观,思政课一定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为学须先立志。办好思政课,有助于为广大学子鼓舞斗志、指引方向。详解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让学生从“中国之治”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触摸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史,感悟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从深厚文化底蕴中坚定走中国道路的决心;回顾疫情来袭时的重大决策和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让学生笃定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的意志……思政课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报国行的自觉奋斗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办好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一定能激励广大学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