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总结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以优秀的实践影像和新闻报道作品记录青年学生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服务家乡建设和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展现青年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靓丽形象,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开展2020年“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

“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在农村普及,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三下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在农村普及,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
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新时代文明建设志愿者活动是三下乡活动中的主干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共同打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之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各地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雷锋”身影处处可见。

本次活动志愿者团队在综合中学门口为中考学同学开展了爱心送考服务活动。在学校门外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切实为考生提供,矿泉水,防暑用品,医疗急救用品,以防止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为考生家长提供志愿服务活动,考生爱心服务车,扎扎实实为各位考生提供切切实实的志愿服务。每名爱心车队司机在送考生时还会提醒考生带齐带全高考相关证件,并承诺考试期间将保持车况良好,安全驾驶,文明出行,让广大考生安全、快捷出行,以良好的状态参加中考。新时代文明实践让人“动起来”,志愿服务“活起来”,以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出发点,西盟这一场爱心接力也将扬帆起航,让群众真正从志愿活动中有获得感,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

志愿者服务团队和各位考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及友爱的关系,下图是志愿者与当地考生的合影。通过志愿者,考生们切实的体会到了帮助别人以及受到别人帮助的良好美德,对于他们自身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并且在以后也会将志愿活动奉献给他人,服务于社会。
接着志愿者服务团队在赛汗塔拉旅游区内进行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积极主动的到每个角落去捡垃圾,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虽然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但也挡不住志愿者们积极的热情,每位同学都感受着劳动的趣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每位志愿者手中的垃圾袋里都装满了散落在校园里的垃圾,大家拍拍脏兮兮的手,看着整洁的环境,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勇气站起来对大自然做出承诺,承诺用我们的双手使地球母亲恢复青春容颜,承诺用我们的行动来感动大自然,承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保证我们长寿的校园永远美丽,干净。但承诺自然并不仅仅是做出承诺,更应是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同学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 只有通过许许多多志愿者无私的奉献,才会把我们的县城建设得更美,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希望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
通过“三下乡”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一方面让青年学生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所获得的伟大成就;
另一方面则是让同学们宣讲改革开放成就、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以及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帮助农村的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同时,让学生的专业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加强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献策,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三下乡” 使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他们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
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

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